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oa NLRP6炎性小体与炎症性肠病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1 摘 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NLRP)6炎性小体由NLRP6、胱天蛋白酶1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组成。NLRP6是构成NLRP6炎性小体的核心蛋白,其由氨基端的热蛋白结构域中间的NACHT结构域以及羧基端的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结构域构成。由于NLRP6是较新的炎性小体,其在机体病理生理中的作用的许多细节还有待确定。目前已知NLRP6炎性小体在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综合征和代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与免疫失调密切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当前已成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流行病,但IBD的详细发病机制还有待彻底揭示。逐渐增多的证据显示,NLRP6炎性小体与IBD发病密切相关。文章就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 6 1593836 周淳宇 单静怡 蒋风茹 孙博云 袁建业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要素及其辨证分型评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2 摘 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好发于结直肠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病机未明确、病因复杂、癌变率高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中医证候要素是辨证的基本要素,其病位及病性证素是证候辨识的病变本质。文章就UC中医证候要素及其辨证分型作一评述,其证候要素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病位证素以大肠、脾、胃、肝、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热、毒、瘀、寒、气滞(郁)、阳虚、阴虚、血虚为主,发病特点是以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常见中医证型主要有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其中大肠湿热证最多见。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7 11 1526778 覃靖燊 张馨月 朱梓铭 张涛 江水玉 李绅绅 李清梅 名老中医沈舒文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诠释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3 摘 要:整理跟师学习UC临床经验、领悟学术思想、列举典型验案,总结名中医沈舒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经验。UC病机为邪滞肠中正气虚,气血失和肠膜伤;辨治分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注重从症态辨治,治标常清化湿热,温中散寒,涩肠止泻,纵擒宣摄,调理气机,治本重泻肝补脾,温补脾肾,调和气血,并注重中医外治疗法运用及结合内镜检查精准用药。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2 17 1543406 许永攀 王捷虹 雷根平 杨燕燕 尤金枝 沙志惠 李力 穆恒 沈舒文 王倩 刘芳芳 温热类中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4 摘 要:肝癌作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肿瘤,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传统医学在对于肝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立足于经典,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挖掘“阳化气,阴成形”初步了解阴阳功能,以及《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的论述中得出肿瘤具备“阴”的属性;加上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生理属性,认为温热类中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值得关注。文章从温阳散寒的角度综述了温热类中药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并从不同温热类中药在肝癌的基础实验中寻找证据,得出在肝癌的治疗中不能只关注清热解毒的方法,也应该注意到温阳散寒的应用。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8 22 1563123 杨康迪<sup>1</sup>王一川<sup>2</sup>张旭<sup>1</sup>邵明聪<sup>1</sup>李梓嫣<sup>1</sup>王丽娜<sup>1</sup> 痰湿证候眩晕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 功能代谢改变相关特征的分析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5 摘 要:目的 通过基于16S的二代高通量微生物测序对就诊于医院和社康的痰湿证眩晕患者肠道菌群进行量质及功能代谢差异分析,以期为阐明眩晕发病机制及完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上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痰湿证候眩晕患者的大便标本(治疗组,20例),同时搜集同期对照的健康人群的大便标本(对照组,17例)。采用二代高通量16S rDNA微生物测序对粪便中的微生物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较低于对照组样本,且丰度发生降低的菌群主要集中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aceae(拟杆菌科)、Prevotellaceae(普雷沃氏菌科)、Bacteroides(拟杆菌属)、Prevotella(普氏菌属)、Megamonas(巨单胞菌属),而治疗组中的Proteobateria(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变形菌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目)、Fusobacteriales(梭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目)、Ruminococcaceae(疣微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Lachnospira(毛螺菌属)丰度相对对照组高,此外,研究组患者粪便中出现了丰度显著增高的其他类菌属。研究组的β多样性要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原核生物的碳固定途径以及核黄素代谢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但是治疗组中的氯烷烃和氯烷烃降解、甘油脂质代谢以及其他未分类功能群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痰湿证眩晕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均发生了显著改变,这可能是痰湿证发生和中药干预的内在微观物质基础。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23 30 6861102 向科明<sup>1</sup>王秀莲<sup>1</sup>唐群碧玉<sup>1</sup>黄超<sup>2</sup>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性激素 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6 摘 要: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密度、性激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社区中医药治疗老年原发性OP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20年1月—2022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原发性OP患者共347例,分别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及肾阳虚衰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值、血清睾酮(T)和血清雌二醇(E2)值,分析骨密度、性激素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47例老年原发性OP患者中,肝肾阴虚证80例、脾肾阳虚证88例、气滞血瘀证90例及肾阳虚衰证89例;其中60~70岁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71~80岁患者以肾阳虚衰证为主、81~90岁患者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在骨密度值比较当中,气滞血瘀证高于其他组(P<0.05);在血清睾酮(T)值比较当中,气滞血瘀证高于其他组(P<0.05)、肾阳虚衰证低于其他组(P<0.01);在血清雌二醇(E2)值比较当中,气滞血瘀证和肾阳虚衰证高于其他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气滞血瘀证骨折病史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肾阳虚衰证患骨质疏松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脾肾阳虚证患严重骨质疏松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OP患者早期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后期则逐渐发展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阳虚衰证;骨密度值、性激素(血清睾酮、血清雌二醇)值可作为评判老年原发性OP患者虚实证型的指标,与虚证呈负相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31 36 1559034 张清 郭远明 李美冰 左思垚 王国栋 刘林凤 韩光莹 王桂娟 游旭军 赖锦茂 基于“分期论治、三因治宜”理论 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拮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7 摘 要:黄传兵教授据临床症状及发展阶段的不同病机,将膝骨关节炎分为症状期、缓解期、恢复期。症状期,黄教授常以“清热祛湿、消肿止痛”为治法,方用“除湿解毒汤加减”,同时注意顾护脾胃,内外合用;缓解期,常用化瘀通络法,方选“趁痛散加减”,强调此阶段可酌用搜风之品;恢复期,当补肝肾强筋骨,自拟“重骨方”,药补与行为疗法相结合,重视功能锻炼。而且,黄教授在辨证论治中时时贯穿“三因治宜”思想,临证加减,灵活配伍,善用药对,药简力专,重视兼证,综合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37 41 1519547 陈君洁<sup>1</sup>黄传兵<sup>2</sup> 周娜<sup>1</sup>王泽<sup>1</sup>陶艳红<sup>1</sup> “截断扭转”策略防治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8 摘 要: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温病”范畴,课题组依据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出的治疗温病破除温病三禁,针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倡导“截断逆转”策略治疗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学术观念,在温病早期即可采用表里双解法,即在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气分证时即兼顾凉血、祛瘀之法,使用锦红汤清热泻下、凉血解毒、祛瘀化湿,在疾病早期荡涤毒邪,泻下大便或积水,引而竭之,使停留蕴结的宿食、燥屎、实热之邪下泄而出,截断扭转其病势,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向晚期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防治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与实践。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42 45 1501377 彭伟<sup>1</sup>吴淑珍<sup>2</sup>赵平<sup>1</sup>张文<sup>1</sup>陈采玉<sup>1</sup>徐湘茹<sup>1</sup>孙玉婷<sup>1</sup>杨红强<sup>1</sup>方邦江<sup>1</sup> 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嗅觉障碍体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09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嗅觉障碍病机复杂,治疗效果不佳,利用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按燥土疏木敛降相火治则,采用五苓散合下气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嗅觉障碍,可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一气周流”,嗅觉恢复,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46 49 1499391 杨璞叶 李卫征 从筋论治肝脾同调治疗骨关节炎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0 摘 要: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病。骨关节炎病变多从软骨、筋膜处开始,多属于“筋”的范围,因而符合中医“从筋论治”理论,相关研究表明肝脾均对筋有调控作用。文章以筋为重点,结合传统肝脾理论,提出以肝脾同调治疗骨关节炎,为该病提供中医防治思路。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50 53 1509624 郑含笑<sup>1</sup>吴韶<sup>1</sup>谢心军<sup>2</sup> 基于维持精室功能的角度探讨男性不育症的防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1 摘 要:精室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影响男性的生育机能。精室感受外邪或内伤积损则会导致其生精、藏精、排精功能异常,进而造成男性不育症的发生。精室的生理、病理与肾、肝、脾脏腑密切相关,功能异常表现为精室藏泄失宜,如早泄、遗精、少精、不射精等,亦可因痰湿、瘀血病理因素导致精室瘀阻、湿热下注而发病。因肾脏藏精于精室,精室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则肾脏所藏生殖之精得以生化、转输,才能维持男性正常的生殖功能。通过调整肾、肝、脾脏腑功能以及摄身养生、调畅情志等来维持正常的精室功能,治疗男性不育症。早期诊治,以便改善精室功能,临床中,做到未病先防,防治结合,以期提高男性生育机能。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54 57 1505506 苑洪昌<sup>1</sup>任浩栋<sup>1</sup>安立文<sup>2</sup> 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医证候证候演化规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2 摘 要:目的 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演化规律,指导成人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思路。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08例,对患者化疗前、化疗4周期后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采集,应用聚类分析明确中医证候的演化规律。结果 化疗前的中医证型为热毒炽盛证(65.7%)、瘀毒内蕴证(21.3%)、气血两虚证(13.0%);化疗4周期后的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52.8%)、气血两虚证(32.4%)、瘀毒内蕴证(14.8%)。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为邪气壅盛的实证,随着化疗治疗出现因实致虚,最终形成虚证,在治疗总应依据中医辨证进行分期论治。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58 61 1519431 闫昱江 谭维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3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挖掘、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为己任,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及育人研究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教为基,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以研为体,在学科建设全过程中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以传为翼,在文化传承传播的全过程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三位一体的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全面梳理与调查,加强中医药文化精神提炼与价值发掘,发挥创新之动力,激活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活力,促进陕西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62 65 1501301 欧阳静 周艳红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景岳全书》痹证 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4 摘 要: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景岳全书》治疗痹证内服方药所体现的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启迪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思路。方法 通过对《景岳全书》中内服治痹方所涉及的药物进行整理归纳,使用 Microsoft Excel(2019) 对《景岳全书》治痹内服方所用药物进行频数统计,使用IBM SPS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探求张介宾治痹用药特色及组方思想。结果 《景岳全书》共计94首治痹方剂,涉及药物140种,累计用药794次;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5味药分别为甘草、当归、川芎、茯苓、防风、羌活、白术、肉桂、牛膝、人参、熟地黄、附子、陈皮、白芍、苍术;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辛味为主,主要归脾(胃)经,补虚药使用总频次最高;对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6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枳壳-桔梗,陈皮-半夏,槟榔-紫苏叶等18组药物组合;对用药频次最高的前46味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等甘草-人参-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川芎等13组药物组合。结论 张氏治痹重视补益肝肾、培补真阴,辨证论治而强调祛除寒邪,擅长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以祛除痰湿之邪,强调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66 71 0 刘静 许霞 孙广瀚 李笑南 高徐源 朱俊 刘君兰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曹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5 摘 要:目的 研究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曹奕门诊治疗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采取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对统计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Gephi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探索其用药配伍规律及药物间应用特点。结果 114例有效处方中,共统计出药物101味、用药频数2122次,其中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归肝、脾经;使用频数≥30的高频药物共有22味;通过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得到15条高频药物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药物组。结论 曹奕善于应用五味合化理论,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药味配伍入手,以“葛根加桂枝汤”为主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各位医者学习并借鉴。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72 77 4833554 王佩云<sup>1</sup>邱帅辉<sup>1</sup>段亚姣<sup>1</sup>王保国<sup>2</sup>曹奕<sup>2</sup> 宣肺止咳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薄层色谱鉴别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6 摘 要:目的 筛选宣肺止咳颗粒剂制备成型稳定可行的最优工艺,为其质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橙皮苷含量和干膏率的不同权重比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发现提取次数、时间及处方加水倍数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故对饮片粉碎粒度、浸泡时间不予考虑,以此为基础进行正交实验,最终优选出宣肺止咳颗粒的水提工艺。考察药液比、高速离心的转速和时间,筛选出较优的药液除杂工艺;将常压浓缩与减压浓缩药液的橙皮苷峰面积、干膏率进行比较,确定浓缩工艺;选用减压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并确定该方法的可行性;选用不同浓度乙醇,将玉米淀粉和糊精(1∶1)、蔗糖和糊精(1∶1)与干膏粉分别混合进行制粒,对比制得颗粒的性状,筛选出成型工艺。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宣肺止咳方中的瓜蒌皮、清半夏两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并对宣肺止咳颗粒橙皮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建立质量标准。结果 全方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60 min;浓缩至药液比为1∶3,选用高速离心法分离纯化,固定转速4000 r·min-1,时间10 min;在80 ℃下进行减压浓缩,结果最优;减压干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本方;优选出糊精和玉米淀粉(1∶1)与药膏干粉1∶1混合,喷洒90%乙醇,制得的颗粒性质最好;宣肺止咳颗粒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薄层鉴别方法简便可靠。结论 筛选出的宣肺止咳颗粒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科学合理,可应用于企业化大生产。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78 86 4164350 王智超<sup>1</sup>石长楠<sup>2</sup>史亚军<sup>1</sup>栾飞<sup>1</sup> 张小飞<sup>1</sup>郭东艳<sup>1</sup> 翟秉涛1<sup>1</sup>雷根平<sup>3</sup>邹俊波<sup>1</sup> 杜仲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概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7 摘 要:目的 总结近年来有关杜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杜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Eucommia ulmoide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activity”等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PubMed、Geenmediacal等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杜仲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以及萜类等其他类成分;杜仲具有调节血糖、血脂、血压,抗骨质疏松、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肾、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癌等作用。结论 杜仲中含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疾病。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87 91 1539758 张睿哲 李倩 裴娟 党绒 杨玉婷 王川 基于VEGFNotch 1通路探索调神益智针法对 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重塑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8 摘 要:目的 探讨调神益智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脑组织微环境及血管重塑的影响,为临床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方法 将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即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VD)、治疗组(vascular dementia and acupuncture group,VD+AC),每组20只。模型组使用四血管阻断法实现血管性痴呆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后使用“调神益智”针法干预,而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予结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来判断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NeuN、GFAP阳性细胞表达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Notch1、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造模结束后,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2 min内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2 min内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而模型组大鼠两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元标记NeuN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同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加,胞体水肿,GFAP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出现对神经元的缠绕覆盖性占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神经元标记NeuN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同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缓,GFAP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星形胶质细胞有所增加但未形成对神经元的缠绕覆盖。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otch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otch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调神益智”针法具有明显改善VD大鼠记忆能力,提升NeuN阳性细胞表达,Notch1蛋白表达,VEGF蛋白表达,同时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阳性细胞表达,具有改善脑部微环境的作用。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92 97 4967542 张卓然 许建梅 李玲 李静 陈菲 邓华 王移飞 李敏 HPLC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 三种药效成分的含量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9 摘 要:目的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三种药效成分丹酚酸A、迷迭香酸和紫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2.1 mm×100 mm I.D.,3 μm);流动相为0.1%甲酸(A)乙腈(B),梯度条件是:0~45 min:10%~30% B。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40 ℃;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 丹酚酸A回归方程为Y=102195X- 939080,线性范围为12.00~240.00 μg·mL-1,r=0.9990;迷迭香酸回归方程为Y=49827X-898867,线性范围为27.00~540.00 μg·mL-1,r=0.9995;紫草酸回归方程Y=50025X-1000000线性范围为36.00~720.00 μg·mL-1,r=0.9995,三种成分的加标回收率在88.82%~110.34%。测定了同一厂家生产的10 种不同批次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得到丹酚酸A的含量在14.61~15.38 μg·mL-1之间;迷迭香酸的含量在42.08~58.98 μg·mL-1之间;紫草酸的含量56.32~64.63 μg·mL-1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的丹酚酸A、迷迭香酸和紫草酸含量的测定,适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质量评价。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98 101 1563062 李昕沛<sup>1</sup>李世森<sup>2</sup>宋佳<sup>3</sup>李子叶<sup>1</sup>王新晓<sup>1</sup> 李业甫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0 摘 要:目的 观察李业甫教授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初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李业甫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腰部不适程度、肢体功能受限程度,VAS评分、JOA评分,并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VAS评分明显减少,JOA明显评分增高。两组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JO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并且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 李业甫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02 106 1559264 张燕 栾国瑞 吴雯 刘晓丽 杜鹏 颊针联合浓煎剂喷咽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1 摘 要: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浓煎剂喷咽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电针组20例、联合组21例。对照组:基础治疗+吞咽仪治疗;电针组:基础治疗+电针治疗;联合组:基础治疗+颊针浓煎剂喷咽治疗,均治疗4 w。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SWALQOL、藤岛一郎摄食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但联合组优于对照组、电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颊针联合浓煎剂喷咽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07 111 1525843 刘静 惠振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2 摘 要:针对中药分析学学习任务重和学时少之间存在的问题,在中药分析学省级慕课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根据中药分析学课程特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以问题为驱动的线上自学和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线下教学相结合,全过程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对的建议。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12 115 1526094 张玲 王雷 赵宏苏 鲁嘉 王丹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构建温病学 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及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3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需根据学科的性质实施多元化的标准,文章主要探讨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构建温病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并以学生为应用对象,对此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实践,证实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实践证明: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方式具有较高的成绩区分度,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反馈及时有效,值得推广应用,也为中医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评价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16 119 1496326 惠毅<sup>1</sup>郑旭锐<sup>1</sup>部环宇<sup>1</sup>闫曙光<sup>1</sup>李京<sup>2</sup>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卫生学》 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4 摘 要:课程建设与课程设计不能脱离实际而独立存在,对医学类专业更是如此,不能脱离人才培养方案,更不能脱离高校本身的特征。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所要学习的《环境卫生学》不仅要注重西医门类课程的关联性,同时也要与中医产生一定的关系。疫情之下,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到专业内的知识,并且所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疫情的问题,培养学生在临床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应用中去思考,将思考反馈到课堂,再从课堂获取答案,形成一个闭环,将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行为都作为《环境卫生学》的实践课,引导学生去了解然后普及。以授课教师为核心点,学生为分布点,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作为纽带,形成散射型的面,扩大学习范围的同时,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将《环境卫生学》的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20 122 1485875 白云峰<sup>1</sup>苗静<sup>1</sup>朱添<sup>1</sup>李娟<sup>1</sup>史传道<sup>1</sup> 基于可视化思维当归炮制历史沿革考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5 摘 要:当归炮制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在历代医书中的记载丰富。针对历代医书中当归炮制法进行整理与研究,有利于规范当归炮制工艺、挖掘多样的当归炮制法、考证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为各类当归炮制品的临床运用及中药资源开发提供历史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本草书籍、医书医案、各地炮制法规,对当归的药用部位、炮制方法进行分级整理归纳,并利用可视化方法分析考证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趋势。结果表明历代医书所载当归炮制方法有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炙法、炒法、蒸煮法等,种类繁多。其中当归清炒法、烘焙法与以酒为辅料的炮制法运用较为广泛;以酒为辅料的炮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酒洗”“酒浸”“酒洒取润”“酒拌炒”“酒炒”“酒蒸”“酒煮”等多种炮制方法与表述,最后形成今日《中国药典》中的当归“酒炙法”,而烘焙法、清炒法、“土炒”法等炮制方法则在发展中逐渐减少使用,现仅存在于地方炮制规范中。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23 129 4293112 肖锦涛<sup>1</sup>陈祉霖<sup>1</sup>江虹烨<sup>1</sup>杨萍萍<sup>1</sup>李卓阳<sup>1</sup>姜楠<sup>1</sup>朱锴雨<sup>2</sup>杨明明<sup>1</sup> 不同基源木通的对比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6 摘 要:目的 对三种不同基源木通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木通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等方法,对不同基源木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基源木通在性状及显微特征上存在差异;S7~S12(白木通)与S13~S18(三叶木通)的相似度在0.968~0.985区间内,相似度良好;S1~S6(木通)的相似度较低,存在一定的差别;指标成分木通苯乙醇苷B含量:木通为0.305%,三叶木通为0.209%,白木通为0.559%。结论 不同基源木通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完善其质量评价系统,完善临床应用,指导合理用药。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30 136 10309337 李静<sup>1</sup>胡婷婷<sup>1</sup>李金洋<sup>1</sup>李巧月<sup>1</sup>魏爽<sup>1</sup>汪克凡<sup>1</sup>夏伟<sup>2</sup> 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7 摘 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种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国人的生命健康。因发病机制至今未阐明,故目前尚无可批准的药物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以经典的“二次打击”学说及近年新提出的“多重打击”学说为主,而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肝、脾二脏有关,病理因素皆为痰、瘀、热等;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以生活调摄(即调整饮食结构、运动等)及对症治疗(即保肝降酶、调控血脂等)等为主要策略,但往往疗效欠理想。反观传统中医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不俗成绩,并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阐述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并对近年来单味中药提取物(扶正类、活血类、清热类、理气类和其他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37 141 1523321 许飞<sup>1</sup>李学军<sup>2</sup>刘婕<sup>1</sup>李让亮<sup>1</sup>孙傲<sup>1</sup>李悦<sup>1</sup>罗玲<sup>1</sup> 基于“魄门亦为五脏使”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 中医治疗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8 摘 要: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气血失调,湿热毒邪下注于大肠,其病位在大肠,但其发病与五脏关系十分密切,文章从肝心脾肺肾五脏探讨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中医学理论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产生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治愈率高,副作用较小,患者接受性强,产生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42 146 1530958 赵允阳<sup>1</sup>杨会举<sup>2</sup>李敏<sup>2</sup>张苗<sup>1</sup>孙浩格<sup>1</sup>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析揿针防治 亚健康状态的优势与展望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9 摘 要:亚健康状态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医学问题,基于中医原创性理论之一的“治未病”理论的中医药解决方案与其高度契合。揿针是一种创新性的皮内针,具有优良的即刻效应、久留双效、安全、简便、微痛、依从性好、费用低廉等优势,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其治疗与“治未病”相关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有肯定疗效。故深入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揿针防治亚健康状态,可为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针灸优势提供新思路和新范证。 2024年07月17 00:00 2024年04期 147 150 1496210 杜旭<sup>1</sup>刘海燕<sup>2</sup>吴金钥<sup>1</sup>苏佳琦<sup>1</sup>罗妍<sup>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