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oa 葫芦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1 摘 要:葫芦七为菊科橐吾属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 (Ledeb.) Turcz的根及根茎,其药用价值显著,资源分布广泛。葫芦七中所含化学成分丰富,种类多样,目前研究中已发现100余种化学成分,以萜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甾体、苯并呋喃类及挥发油等。药理学研究表明,葫芦七具有抗炎、增强免疫、抗氧化、镇咳祛痰、抗溃疡、抗菌、防治急性中毒等药理作用,同时葫芦七具有一定毒性。通过对葫芦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 10 3995878 张玉莹但林蔚龚传明夏威车辰李玉泽王薇宋小妹张东东 土三七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2 摘 要:土三七是菊科植物土三七的根或全草,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传统中草药,为秦巴山区特色中药“太白七药”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等地,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土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甾体、三萜及生物碱,具有止血、抗肿瘤、镇痛、抗炎、抗疟、降血糖等药理活性。通过综述近年土三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毒理作用方面的文献,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1 17 4404029 唐家美<sup>1</sup>刘亚虓<sup>1</sup>张化为<sup>1,2</sup>姜祎<sup>1,2</sup>张东东<sup>1,2</sup> 王薇<sup>1,2</sup>宋小妹<sup>1,2</sup>李玉泽<sup>1,2</sup> 五味子科简单苯丙素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3 摘要:五味子科植物资源丰富,化学成分种类多样,除常见的木脂素和三萜外,还包含其他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简单苯丙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五味子科的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抗肝损伤、抗菌作用等。文章旨在对五味子科植物中简单苯丙素和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五味子科药用物质基础和开发其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8 23 3154056 徐浩南李昕卓王雨轩李玉泽姜祎邓翀宋小妹张东东王薇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根皮中五种木脂素的含量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4 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根皮中五味子酚、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丙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Intertsil ODS-3色谱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28 min,49%→96% A;28~31 min,96%→96% A;31~35min,96%→100% A);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测定五味子根皮五味子酚、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丙素含量。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五种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含量分别为0.70 mg·g-1、6.53 mg·g-1、2.24 mg·g-1、1.75 mg·g-1、1.16 mg·g-1;重复性(RSD)分别为2.65%、1.18%、2.94%、1.53%、1.50%;稳定性(RSD)分别为2.50%、1.60%、1.93%、1.69%、1.86%。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为后续建立五味子根皮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24 28 1787646 陈美先<sup>1</sup>牛昱婷<sup>2</sup>徐浩南<sup>2</sup>邓翀<sup>2</sup>王薇<sup>2</sup>张东东<sup>2</sup> 基于《血证论》探讨唐宗海对“脾阴”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5 摘?要:通过梳理唐宗海《血证论》一书中“脾阴”理论的渊源和思想依据,以及相关论述,认为唐氏“脾阴”属于传统中医“气化”层面的概念,提出“脾阴”是为了反映机体融化水谷和滋生血脉两种生理功能而选用的载体,这与唐氏重视气、阴的学术思想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唐氏“脾阴”理论的临床应用,并列举现代临床实践中对唐氏“脾阴”理论继承和发挥的实例,凸显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29 33 1560532 王钧泽<sup>1</sup>蔡帛言<sup>1</sup>王绪宏<sup>1</sup>刘雪<sup>1</sup>郭婧宇<sup>1</sup>王欣<sup>1</sup>刘桂荣<sup>2</sup> 从“土得木而达”论汪龙德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6 摘 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发生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虚湿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汪龙德主任医师在临床诊治时,注重肝脾同治,强调“治胃不疏肝,非其治也”的思想,总结多年临床诊治经验,基于“土得木而达”的理论基础,临床自拟方“柴平汤”“小柴平汤”,疗效满意。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34 37 1520203 张瑞婷<sup>1</sup>汪龙德<sup>2</sup> 吴毓谦<sup>1</sup>李正菊<sup>1</sup>靳三省<sup>1</sup>陶永彪<sup>1</sup>郭林静<sup>1</sup> 杨明会教授运用苍附导痰方治疗脂肪瘤经验撷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7 摘 要:杨明会教授诊疗脂肪瘤时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综合审察脂肪瘤之病因病机。以肝郁脾虚,气机郁结为根本病机,以痰气郁结为核心病机。以疏肝健脾,理气燥湿为基本治法,妙用苍附导痰方治疗脂肪瘤疗效显著。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38 40 1502069 齐小荣 李绍旦 杨明会 周惠芳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8 摘 要:周惠芳教授临床中善于灵活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本质属阳化气不足,肾阳偏虚,难以制阴,以致阴成形太过,阴血凝而为瘀,阻滞冲任胞宫,兼以心肝气郁致阳郁不舒,阳气难以升发,加重阳化气不足,胞宫失煦,冲任虚寒,终致不孕。治疗上以温阳解郁为原则,补肾宁心疏肝,调周助孕。辅以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临床疗效颇佳。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41 45 1525846 刘音吟 王蓉蓉 张文燕 周惠芳 金元医籍语言特点与语料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9 摘?要: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金元医籍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医学著作,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全面考察相关医籍语料,以词汇与语法项目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名词作状语语法项目的研究,采用共时与历时比较相结合,医理与文理相结合、穷尽调查与抽样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金元医籍语言具有口语性与专门性、传承性与创新性以及方言地域性特点。作为汉语史语料,它具有重要语料价值,可以提供语言研究材料,有助于修订或编撰语文辞书,丰富汉语史研究的语言项目。深入发掘其内涵,对于更好地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中医药学传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46 51 1537303 涂海强 李梦佳张丽娜 新时代中药产业发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0 摘?要: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版图重要的一部分,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药产业政策、中药产业国际国内发展概况、以及中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分析、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药产业实现低碳、减碳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价值。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52 57 3349404 熊天兰<sup>1,2,3</sup>陈晓凡<sup>1</sup>王立元<sup>1</sup>董佳威<sup>1</sup>刘红宁<sup>2,3</sup> 新冠肺炎方中豫产药材的资源状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1 摘?要:为清晰了解豫产药材的资源现状,保证疫情下全民“有药可用”,并为豫产中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疫情下的河南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通过对国家和26个省市自治区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所推荐的中药材进行统计,发现其中豫产道地药材主要有25种,并对该25味豫产药材的资源现状、再生周期、商品药材来源、药用部位、产新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推荐频次较高的药材品种为连翘、金银花和半夏,提示药农应加大连翘、半夏等资源的人工栽培力度,避免盲目跟风扩大板蓝根等近年来高产药材的种植面积。该研究进一步表明中药产业的发展应根据产地的资源情况和全国中药材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逐步实现河南中药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传统中药产业大省向现代中药产业强省的跨进。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58 63 2064828 任啸<sup>1,2</sup> 董诚明<sup>1</sup> 宋梦娇<sup>1</sup>张岩岩<sup>1</sup>顾旭鹏<sup>1</sup>侯文川<sup>1</sup>颉颖睿<sup>1</sup>王素娟<sup>1</sup> 马王堆医方所载“槐”的本草考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2 摘?要:马王堆医方载有“槐本、槐枝、槐叶、槐荚中实”,“槐本”指槐树根,“槐荚中实”即槐实,乃取槐树不同部位入药。古文献中的槐实即今中药槐角,古今异名较多,槐花及槐树其他用药部位古今药名一致。古时习用中药槐角、槐花的原植物是今豆科槐属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槐树道地产区最早在今河南地区,其后逐渐扩展至南北各地,今广布全国,但以北方为常见。槐角在秋季摘取成熟的果实,除去杂质、晒干后炮制,夏季采摘花蕾(槐米)或初开放的花(槐花),晒干后炒熟服用,其他部位现已不常药用。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64 68 3905907 石开玉 丁莹陈又佳张传恩董业宏 基于CONSORT和STRICTA的浮针治疗肩周炎RCT报告质量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3 摘要:目的 对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及PubMed等各大数据库中自200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发表的所有文献,通过CONSORT声明、STRICTA标准及Cochrane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34篇文献。1篇可从题目直接知晓为RCT;24篇(70.59%)提及随机分组方法;无文献对研究过程中的盲法实施、样本量确定、试验注册、基金资助、操作者资历等信息进行报告;大部分文献对于受试者基线资料变化、试验存在的局限性、机体反应与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合理性等细则报告不充分。结论 目前发表的浮针治疗肩周炎的RCT报告质量总体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结果可靠性。建议后续严格遵循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设计与实施临床试验,发表规范且高质量的RCT研究报告,提高证据体系公信力,促使科研成果更好的回馈临床治疗。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69 76 3549512 高丽<sup>1</sup>李彬锋<sup>2</sup> 王卫刚<sup>2</sup>王斌<sup>2</sup>曹星<sup>2</sup>刘智斌<sup>3</sup>李聪<sup>3</sup>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肺清合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4 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肺清合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和Herb平台数据库筛选肺清合剂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分析。通过Gene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PharmGKB、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和DrugBank数据库查找支气管扩张症相关靶点基因。将药物有效成分的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关键有效成分。使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分析构建PPI网络,并使用拓扑学方法分析PPI网络。运用R语言软件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肺清合剂的83个活性成分及480个相应的靶点,559个支气管扩张症相关靶点,相映射之后得到36个靶点。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为ICAM1、TNF、IL6、MMP2、VEGFA。富集分析发现,肺清合剂治疗支扩的靶点主要富集于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肺清合剂关键有效成分可以较好的结合。结论 肺清合剂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地发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作用,为阐明肺清合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77 84 16129943 王人杰谌晓莉杨冰洋汪皓宇张业清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究金银花抗流感的分子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5 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金银花抗流感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数据库与文献检索收集金银花有效成分与其作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靶点预测构建药物-靶点(D-T)网络、药物-靶点-疾病(D-T-D)网络、GO和KEGG富集性分析,阐明金银花分子与靶点和疾病的关系。结果 共获取金银花活性成分32个,对应靶点56个;分子对接分析金银花可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与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及其突变型,还可作用受体MMP12、MMP9、MMP2、ALDH2、ALOX5、OPRM1、OPRD1、OPRK1、ADRB2而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及炎症进行干预,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148条、分子功能37条以及细胞组分45条,主要与炎症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以及MAPK激活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得出23条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有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结论 金银花能够通过多化合物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抗流感作用,这其中包括对流感病毒及其突变型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干预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和炎症症状两个方面,其分子机制主要从系统水平上调节多种生物过程参与炎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85 94 10166005 罗旋<sup>1</sup>王薇<sup>2</sup>张东东<sup>2</sup>胡本祥<sup>2</sup>沈霞<sup>2</sup> 黄连温胆汤对MK-801致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6 摘要: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HLWDD)对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氮平(OLZ)组和HLWDD高、中、低剂量(HLWDD-H,HLWDD-M,HLWDD-L)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三组注射地西平马来酸盐溶液(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模型;OLZ、HLWDD组同时灌胃对应药物。末次给药后行旷场、悬尾和水迷宫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未见显著差异;旷场活动距离明显增加(P&lt;0.05),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明显降低;悬尾时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lt;0.05);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第1~4 d,P&lt;0.05;第5 d,P&lt;0.01),目标象限活动时间(P&lt;0.05)及穿越平台次数(P&lt;0.01)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OLZ组体重在给药3~5 w显著增加(P&lt;0.05),HLWDD组未见显著差异;旷场实验中,OLZ组活动距离明显降低(P&lt;0.05),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明显增加,HLWDD组的活动距离未见差异,仅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明显增加(P&lt;0.05);悬尾实验中,仅HLWDD-H,HLWDD-M组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lt;0.05);水迷宫实验中,OLZ组逃避潜伏期在第2~5 d显著降低(P&lt;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lt;0.01)。HLWDD-H组逃避潜伏期在第4~5 d显著降低(P&lt;0.05),目标象限活动时间(P&lt;0.05)及穿越平台次数(P&lt;0.01)均显著增加。结论 HLWDD可改善SCZ小鼠的阴性及认知行为,且无增重副作用。本研究为HLWDD治疗SCZ提供了新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95 101 4925665 杨越胜<sup>1,2</sup>张留洋<sup>1</sup>江昕政<sup>1</sup>阿依吐兰·买托乎提<sup>1</sup> 祁雪祎<sup>1</sup>巩建红<sup>1</sup>武姗姗<sup>1,2</sup> 黄芪甲苷靶向miR-21调控PTEN/AKT/mTOR通路激活肺泡细胞自噬治疗肺纤维化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7 摘要:目的 探究黄芪甲苷-IV(Astragaloside IV,AS-IV)靶向miR-21调控PTEN/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抑制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发展进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气管注射10 mg·kg-1博莱霉素造模小鼠IPF,分别以10、20、40 mg·kg-1 AS-IV及5 mg·kg-1醋酸泼尼松连续治疗28 d。对肺样本进行伊红美蓝 ,马松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实时荧光定量法(qRT-PCR)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样本中miR-21、P62、Beclin-1、LC3B、PTEN、PI3K、p-AKT、AKT、p-mTOR、mTOR等的表达。结果 醋酸泼尼松及40 mg·kg-1 AS-IV可显著减少肺纤维组织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嗜锇性板层小体变性,促进肺泡上皮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成,显著上调LC3Ⅱ/LC3Ⅰ比例与Beclin-1、PTEN蛋白表达,下调P62、miR-21表达,并抑制mTOR与AKT的磷酸化。但AS-IV治疗对PI3K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AS-IV通过靶向miR-21调控PTEN/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激活肺泡细胞自噬逆转IPF。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02 109 20057954 李天浩<sup>1</sup> 陈方园<sup>1</sup>高小娟<sup>1</sup>贾睿<sup>1</sup>钟莉<sup>2</sup>周莹<sup>2</sup>朱晓娜<sup>1</sup> 甘草枣苓汤对虚寒型肺痿小鼠肺脏功能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8 摘要:目的 研究甘草枣苓汤对虚寒型肺痿小鼠肺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进行冰水游泳、艾草烟熏处理。成模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甘草干姜汤组、甘草枣苓汤8、4、2 g·kg-1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4 d。观测记录小鼠一般体征、体重、肛温、背部温度、肺质量,计算肺指数,试剂盒测定血清IL-1α、IL-2及肺组织β-防御素2,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切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甘草枣苓汤8、4、2 g·kg-1组小鼠体重增长迅速,背部温度升高,肺质量增加,肺组织肺泡扩大程度减轻,数量减少,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减少,周围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枣苓汤8、4 g·kg-1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肛温升高,肺指数显著升高,血清IL-1α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甘草枣苓汤8 g·kg-1组小鼠IL-2含量显著增加,肺组织β-防御素2含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枣苓汤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虚寒型肺痿小鼠的肺脏功能。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10 115 4228418 刘晓峰杜晓楠刘嘉禾史昊昊肖杨 张建航何星延王亚鑫刘继平 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盆腔淋巴囊肿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9 摘要: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的淋巴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2年5月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收治的53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确诊淋巴囊肿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2∶3的比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桂枝茯苓汤内服,囊肿局部由大黄玄明粉外敷;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保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淋巴囊肿消退程度、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治疗4 w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随访1年内继发感染和下肢水肿发生情况以及淋巴囊肿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淋巴囊肿消退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lt;0.05)。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30.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lt;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lt;0.05)。两组均未出现血象及肝肾功能异常(P&gt;0.05)。治疗组1年内继发感染率15%,下肢水肿率20%;对照组1年内继发感染率41.4%,下肢水肿率51.7%,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lt;0.05)。治疗组1年内囊肿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率2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淋巴囊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16 120 1588836 孙梦莹<sup>1</sup>张爱琴<sup>2</sup>于爱军<sup>2 </sup>刘敬芳<sup>2</sup>陈莎莎<sup>3</sup> 尿毒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0 摘要:目的 观察尿毒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12 w,治疗组加尿毒宝胶囊(5粒,tid,po)治疗12 w。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尿总蛋白、24 h尿白蛋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尿总蛋白、24 h尿白蛋白均较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尿毒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21 124 1527823 秦艳<sup>1,3</sup>王黎<sup>2</sup> 胡筱娟<sup>3</sup> 八珍汤联合酸枣仁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失眠临床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1 摘要:目的 观察八珍汤联合酸枣仁汤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失眠的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失眠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骨科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西泮片,每次5 mg,睡前30 min口服。治疗组患者服用八珍汤联合酸枣仁汤方药,每日1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 w。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睡眠量表评分(SPIEGEL评分)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SPIEGE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中医药治疗组改善较为显著(P&lt;0.05),且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八珍汤联合酸枣仁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失眠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25 28 1534310 任学通 付江涛李有平黄永红刘婷张怡王剑锋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学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2 摘要: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对复合型中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医科背景下的针灸学教学要更加注重针灸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优化课程教学,详细分析了当前针灸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路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建立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点线面”融合新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打造混合式闭环教学模式,同时注重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以期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适合新医科发展的复合型中医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增添力量。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29 134 1911430 王洁何璐蔡荣林 吴子建彭传玉余情刘磊柏灿夏晓红 《中药药理学》之苦杏仁的教学设计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3 摘?要:中药药理学因知识更新迅速、内容繁杂抽象、学时分配少等原因一直是一门讲授难度较大的课程。为了提升授课效果,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课前问题导入、视听导入、引入科研论文分析、引导归纳思维导图和构建中药药理作用及机制的文献再评价体系等方法,探索提高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希望为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35 140 2726019 张涓 卫昊崔春利郭建队蔺焕萍 真武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4 摘要:经典名方真武汤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并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真武汤属祛湿剂类,善利水温阳,治各类水湿邪盛之证,并对太阳、少阴之阳虚水滞病机有独到的治疗作用,现代常用该方治疗阳虚水泛之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帕金森等水湿内停病症。现对真武汤的方药进行解析,并通过对真武汤的现代临床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其他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41 145 1566465 史磊磊曹珊珊张雨涵赵博深史永恒韩朝军 刘继平 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治疗男性不育症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5 摘 要:“脾肾相关”理论从脾肾先后天生理病理、五行相生等角度阐述脾肾相关性,基于该理论认为男性不育症病位与五脏均有关联,主要在脾肾,病机总体属虚,肾虚精亏是男性不育病机之本。治疗时需兼顾脾肾两者互资互用、先天后天密切相关的关系进行辨证论治。基于“脾肾相关”理论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验证了该理论在男性不育症诊疗过程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46 149 1522215 叶有骏<sup>1</sup>闫译<sup>1</sup>刘磊<sup>1</sup>崔云<sup>2</sup> 徐新宇<sup>1</sup>应志康<sup>1</sup>管鹏飞<sup>1</sup>钱文君<sup>1</sup> 中药发酵法的古今演变及现代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6 摘要:中药发酵法是重要的炮制方法之一。现对发酵法古今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并从发酵工艺、发酵作用等方面比较传统发酵法与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差异,以期寻找现代发酵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中药发酵炮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2024年11月20 00:00 2024年06期 150 154 1528305 宋成<sup>1,2</sup>李子俏<sup>1,2</sup>吴夏丽<sup>2,3</sup>郭雨欣<sup>1,2</sup>史辑<sup>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