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心贤 刘泳锌 李兰楠 陆妍 张丽颖 杨青山.从羌活胜湿汤看李东垣运用风药经验[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6):062-65.[doi:10.13424/j.cnki.jsctcm.2022.06.012]
点击复制

从羌活胜湿汤看李东垣运用风药经验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期数:
2022年06期
页码:
062-65
栏目:
论著
出版日期:
2023-09-14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22)06-0062-04
作者:
施心贤 刘泳锌 李兰楠 陆妍 张丽颖 杨青山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关键词:
羌活胜湿汤李东垣风药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分类号:
R249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22.06.01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医学发明》为主,旁参古今医家相关著作,对含羌活胜湿汤相关内容的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从李东垣羌活胜湿汤的制方法度中总结风药运用经验,为临床运用羌活胜湿汤及其他风药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主治方面,可用于治疗太阳经气郁所致的头痛以及周身疼痛。药量方面,川芎、蔓荆子的用量在不同著作中有所变化。药味方面,李东垣重视风药,用六味风药以祛周身风湿,再加用甘草缓和诸药。加减法方面,提出伴见身重、腰沉时,寒湿凝滞者可加防己、附子等散寒祛湿通络;湿热阻滞者可加黄柏、苍术等清热利湿通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洪梦浒.李东垣对临床运用风药的贡献[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4(4):31-34.
[2]董燕,侯酉娟,李莎莎,等.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的古代文献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17):1-5.
[3]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M].张年顺,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
[4]张璐.张氏医通[M].李静芳,建一,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37.
[5]何梦瑶.医碥[M].吴昌国,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17.
[6]赵婷,张炜宁,聂桂元,等.程丑夫教授运用羌活胜湿汤验案举隅[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4):103-104.
[7]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7.
[8]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311.
[9]韩彬彬,王宝亮,关运祥.王宝亮教授治疗偏头痛临证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3):66-68.
[10]李杲.医学发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8.
[11]王晓静.金代度量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12]张元素.医学启源[M].任应秋,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68,174.
[13]唐昭荣,单兆伟.李东垣风药妙用浅析[J].中医药通报,2012,11(6):35-37.
[14]吴昆.医方考[M].洪青山,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50.
[15]张三锡,翟良.经络全书[M].2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3.
[16]李中梓.医宗必读[M].王卫,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4.
[17]李东垣.脾胃论[M].张年顺,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22.
[18]谭志强,熊和平,易腾达,等.羌活胜湿汤功能主治衍变与剂量变化关联考证[J].中医学报,2021,36(6):1350-1356.
[19]杨金萍.东垣试效方(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49.
[20]李时珍.本草纲目[M].张守康,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4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周 莉.浅述李东垣运用升阳风药的经验[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4):129.[doi:10.13424/j.cnki.jsctcm.2017.04.040]
[2]柳荣 高艳奎 朱向东,王欢 申睿 刘苗 钟兴腾.升阳散火汤临床研究分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01):122.[doi:10.13424/j.cnki.jsctcm.2021.01.020]

备注/Memo

备注/Memo:
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36918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