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建根李家劼 陆翔 郭锦晨.新安医家余国珮运用“燥湿为纲” 理论辨治用药规律研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5):095-101.[doi:10.13424/j.cnki.jsctcm.2022.05.019 ]
点击复制

新安医家余国珮运用“燥湿为纲” 理论辨治用药规律研究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期数:
2022年05期
页码:
095-101
栏目:
论著
出版日期:
2022-09-2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22)05-0095-07
作者:
赵建根1李家劼1 陆翔12 郭锦晨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8
关键词:
关键词:余国珮燥湿为纲用药规律关联规则相关性分析新安医学
分类号:
R249.21.7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22.05.01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摘 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余国珮运用“燥湿为纲”理论辨治用药规律特色。方法 整理余国珮《婺源余先生医案》并录入数据库,统计中药的频数性味归经情况,使用Spearman描述常用药对用药模式和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并用Web复杂网络绘制药物关联复杂网络图。结果 共选入医案处方170例,出现中药126味,使用频次为1844次;四气以寒性、温性药物出现最为频繁,寒性、微寒性和温性药物使用最为频繁;五味以甘、苦、辛药物运用最为频繁;归经以归肺、胃、肝、肾经药物出现最为频繁,归肺、胃经药物使用最为频繁。频率≥10药物共有38味,药类以补阴药、清热药为主,高频药有6味,中频药有22味,低频药有10味。共挖掘出常用药对用药模式28组,关联系数较强的有北沙参麦冬、薤白瓜蒌皮、知母瓜蒌皮等12组常用药对。关联规则分析:二项关联有知母→细辛、知母→生石膏、北沙参→石斛等16组组合,三项关联有以芦根、知母、薤白、麦冬、瓜蒌皮、北沙参为后项的26组组合。复杂网络生成核心处方为芦根、知母、薤白、瓜蒌皮、麦冬、北沙参。结论 余国珮“燥湿为纲”理论主要以“燥”为主,多用甘寒之品,常以芦根、知母、薤白、瓜蒌皮、麦冬、北沙参等补阴清热药物清肺胃之热阴、滋肺胃之阴、润肺胃之燥,并辅以化痰理气利湿之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键,黄辉,蒋宏杰.新安医学十大学说(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51-2057.
[2]张佩文,王键,侯阿美,等.新安医家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495-2498.
[3]陈雪功,王键.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7-107.
[4]杨勤军,刘兰林,周超.余国珮《医理》“燥湿为纲”诊治特色初探[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103-104.
[5]周雪梅,陈雪功.新安医家余国珮对燥、湿二气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151-152.
[6]王乐匋.新安医籍丛刊·医案医话类·婺源余先生医案[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齐卓操,郭锦晨,张佩文,等.数据挖掘《王任之医案》中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108-111.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9]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10]余国佩.医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11]侯阿美,王键,郭锦晨,等.从《医理》小议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J].现代中医药,2019,39(3):1-3.
[12]杨勤军,刘兰林,周超,等.余国珮“燥湿为纲”临床诊治特色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5):618-620.
[13]李鸿涛,张伟娜,佟琳,等.《婺源余先生医案》燥湿辨治思维浅析[J].中医杂志,2016,57(19):1707-1708.
[14]马萌.八纲辨证,疏于燥湿——燥湿阴阳辨证方法构建刍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54-58.
[15]郭锦晨,刘健,汪元.从《婺源余先生医案》浅析余国珮治痹思路与特色[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2):13-14,18.
[16]侯阿美,王键,郭锦晨,等.基于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婺源余先生医案》179例处方用药规律[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9,42(2):178-182.
[17]谭杲,李净.新安医家余国珮治湿思想浅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19(4):1-2,14.
[18]谭杲.新安医家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
[19]朱美香,邱根祥.仲景方细辛配伍规律探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7):376-377.
[20]李卫民,李卫红.方剂中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483-485.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Z2020D04);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新安医学传承项目(皖卫中医药发[2020]2号)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