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璠 崔启宁 梁刚 曹福麟 胡本祥.宁强县乌天麻和红天麻生药学研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3):059-63.[doi:10.13424/j.cnki.jsctcm.2022.03.015]
点击复制

宁强县乌天麻和红天麻生药学研究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期数:
2022年03期
页码:
059-63
栏目:
论著
出版日期:
2022-05-26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22)03-0059-05
作者:
赵璠1 崔启宁2 梁刚3 曹福麟2 胡本祥2
1.榆林市第五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2.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3.宁强县林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 宁强 724400
关键词:
关键词:天麻生物学特性生药性状显微特征
分类号:
B282.71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22.03.01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摘 要:目的 通过对陕西省宁强县天麻栽培基地乌天麻和红天麻的生物学特性及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和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研究,完善陕产栽培乌天麻和红天麻的生药学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陕产天麻这一“秦药”品种奠定基础。方法 在产地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和收集相关乌天麻、红天麻样品,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 乌天麻与红天麻在原植物形态及药材表面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药材及显微特征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天麻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 宁强县产的红天麻和乌天麻均为天麻的变形品种,可为完善陕产天麻生药及成药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徐锦堂,冉砚珠.中国天麻栽培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周铉,陈心启.国产天麻属植物的整理[J].云南植物研究,1983,5(4):361-368.
[4]周元.天麻生物学特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9.
[7]宗露.平武产栽培天麻的品质评价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8]王彩云,侯俊,周茂嫦,等.天麻抗真菌蛋白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21(8):131-139.
[9]魏富芹,黄蓉,何海艳,等.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1):72-76.
[10]付亚轩,孟宪钰,李明超,等.天麻抗抑郁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21):5622-5630.
[11]王庆,李丹丹,陈艾萌,等.西南不同产区3种天麻变型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J].中草药,2018,49(11):2646-2652.
[12]袁崇文,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天麻[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13]刘大会,龚文玲,詹志来,等.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8):3639-3644.
[14]龚文玲,詹志来,江维克,等.天麻本草再考证[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3):355-362.
[15]祝之友.关于天麻的天然分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8):100.
[16]刘天睿,陈向东,王忠巧,等.天麻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4):647-651.
[17]杨飞,王信,马传江,等.天麻加工炮制、成分分析与体内代谢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1):2207-2215.
[18]刘梦鸽,孙庆文,徐文芬,等.轮钟花的生药学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9,42(4):754-758.
[19]易骏,吴建国,张秀才,等.不同植物基原金线莲生药鉴别[J].中草药,2015,46(23):3570-3576.
[20]李慧,钱润,田娜,等.红天麻、乌天麻及其杂交天麻的PCR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5):3666-3671.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ZYBZH-Y-QIN-3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