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朝.脾主运化的发生学研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03):065-68.[doi:10.13424/j.cnki.jsctcm.2021.03.015]
点击复制

脾主运化的发生学研究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44
期数:
2021年03期
页码:
065-68
栏目:
出版日期:
2021-05-3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21)03-0065-04
作者:
李朝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关键词:
脾主运化发生学阴阳五行社会官衔制实践
分类号:
R22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21.03.01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探究脾主运化理论的发生学之源,促进现代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传统中医理论以及中医发 生学原理指导下,回归脾主运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时期,通过运用文献学、史学、逻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方法,动 态全面分析脾主运化理论的形成因素,明确脾主运化理论的发生和由来,总结脾主运化的发生学背景。 在哲学 因素(阴阳、五行、气)、文化因素(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农学)、实践因素(医学实践和生活实践)综合影响下形 成了脾主运化理论。 最后得出结论:哲学、文化、实践是脾主运化理论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颖晓,李其忠. 藏象之发生学研究[ J]. 上海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8,22(5):19-23.
[2]李如辉. 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J]. 浙江中医学院学 报,1999,23(2):1-3.
[3]谭春雨. 中医发生学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思考——— 《中医发生学探微》写作心路[J]. 中医药文化,2015,10 (1):4-7.
[4]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M]. 新世纪第 2 版. 北京: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33.
[5]纪立金. 中医脾脏论[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54.
[6]纪立金. 脏气分阴阳刍议[C] /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 药优秀论文选(上). 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4.
[7]刘黎明. 《内经》脾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D]. 沈阳:辽 宁中医学院,2004.
[8]邢玉瑞,田丙坤. 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述评(一)[J]. 陕 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1-2.
[9]秦微,王彩霞. 脾属土的文化渊源及内涵[ J]. 中华中医 药杂志,2016,31(6):2054-2056.
[10]杨威,刘寨华,于峥. “藏象”概念之探析[J]. 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8,31(2):86-87,90. [11]王雷. 由阴阳、五行、六气管窥中医与古天文历法之渊 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075-4077.
[11]王梦潇,张焱. 浅谈中医脾的主时理论[ J]. 吉林中医 药,2018,38(12):1369-1371.
[12]吴闽芬,纪立金. 脾胃关系之探析[ J]. 福建中医药, 2007,38(2):47-48.
[13]唐元瑜,纪立金,王尔宁. 从中医脾的实体解剖学研究 探微脾主运化功能[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 (6):821-823,833.
[14]陈斐然. 发生学应成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重点[N]. 中 国中医药报,2011-08-04(003).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