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荣1 丘宇慧2 孙景波1 黄燕1.刘茂才教授通、调、补三法论治中风病[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011-13.[doi:10.13424/j.cnki.jsctcm.2019.01.004]
点击复制

刘茂才教授通、调、补三法论治中风病()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期数:
2019年01期
页码:
011-13
栏目:
国医传承
出版日期:
2019-01-1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19)01-0011-03
作者:
华荣1 丘宇慧2 孙景波1 黄燕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关键词:
刘茂才中风病经验
分类号:
R255.2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19.01.00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刘茂才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共性,主张痰瘀同治,擅用活血祛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重视通腑醒神之功。 气机升降失常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主线,调理气机出入升降是中风治疗的准绳,中风的病机要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虚”是贯穿中风始终的最基本病理,故擅用补法,恢复期重补肝肾、益气活血;后遗症期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补中寓通,不拘一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茂才,张壮战,黄培新. 中风临床分型及治疗的初步探讨—附 178 例小结 [ J]. 天 津 中 医,1985, ( 6): 9- 10.
[2]梁伟雄,温泽淮,欧爱华,等.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4):54- 58.
[3]杨护生. 中医基础理论[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
[4]张介宾. 景岳全书[ M]. 赵立勋,主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5]王永炎,谢颖桢.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二)—化痰通腑法治疗后的不同证候演变及疾病转归与治疗[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2):1 - 3.
[6]缪晓路. 气机升降与中风的内在关系探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147.
[7]邓瑞燕. 刘茂才教授诊治中医脑病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初探[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8]丁元庆. 卢尚岭调气为主治疗急性中风经验[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1):44 - 45.
[9]李生绍. 黄帝内经灵枢[ M]. 陈心智,点校.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
[10]朱磊,张彦红,刘茂才. 刘茂才教授分期治疗中风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9,41(8):9 - 10.
[11]詹乐昌,吴广平,谢仁明,等. 黄培新教授治疗出血中风急性期经验 [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8):992 - 993.
[12]刘茂才,黄燕.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 30 例治疗体会[J]. 新中医,1993,(7):33 - 35.
[13]华荣,罗翌,黄培新. 脑肠肽 CCK 与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关系探讨[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00:1.
[14] 蔡晴丽,刘茂才,蔡业峰,等. 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探微 [ 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 ( 1): 218- 220.
[15] 黄婉怡. 刘茂才教授扶正补虚经验初探[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6):557 - 55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林林 陈岚榕 许文威 吴加勇.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取穴规律探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03):098.[doi:10.13424/j.cnki.jsctcm.2018.03.029]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201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刘茂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018广东省中医药局“刘茂才广东省全国名中 医传承工作室项目”;广东省中医院林夏泉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E4360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