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小莉 李文娜 王用峰 张卫涛 屈煦 梁晓雅 连莉阳.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隐性逃课现状及其 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05):122-126.[doi:10.13424/j.cnki.jsctcm.2024.05.021]
点击复制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隐性逃课现状及其 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期数:
2024年05期
页码:
122-126
栏目:
出版日期:
2024-09-09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24)05-0122-05
作者:
王小莉 李文娜 王用峰 张卫涛 屈煦 梁晓雅 连莉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关键词:
关键词:中医学本科生隐性逃课中医外科学教学效果
分类号:
G642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24.05.02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摘 要:目的 了解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隐性逃课现状、原因及其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改善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学专业38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隐性逃课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分析隐性逃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 隐性逃课发生率为57.40%,不同性别间隐性逃课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715,P=0.002<0.05),不同性别学生课堂认知、不同生源地学习习惯以及不同高考志愿课堂认知和学习环境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隐性逃课时间5~15 min人数最多(52.37%),发生时间段主要为1~2节(36.09%);隐性逃课方式主要为发呆(67.75%),最容易发生的教学环节为理论讲授(48.22%)。隐性逃课学生相关原因主要为因困倦或心情原因导致精力不能集中(83.43%)和学习目标不明确(39.64%),教师相关原因主要为讲课枯燥无味(48.52%)和教学方法不灵活(44.08%)。非隐性逃课学生“中医外科学”考试成绩87.00分、良好及以上比例(88.89%)显著高于隐性逃课学生85.00分、81.86%(P<0.05)。相关分析显示,隐性逃课因子中学业认知、课堂认知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学习习惯、自我调整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学业认知对考试成绩的作用最大(Beta=-0.494)。结论 该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隐性逃课因子中学业认知对成绩的影响较大。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枯燥沉闷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培养自我控制力,减少或消除困倦、不良情绪等对学习的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雨,宋德如.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36(1):112-113,117.
[2]袁婷,汪峰,李祥东.信息化时代高校隐性逃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165-167.
[3]咸大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79-80.
[4]尤妙,朱丛杉,李增科.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及治理对策探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1):10-14.
[5]范媛媛.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79-80.
[6]姜晓飞,孙清松,钱玉莹.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0(8):98,106.
[7]杜继芬,赵玖艳,袁文琴,等.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与对策的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36-37.
[8]苏明宏,倪小冬,徐捷,等.大学生隐性逃课量表的编制和结构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2):1858-1862.
[9]安洪庆,黄文静,元金宝,等.医学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8):51-52.
[10]张慧.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39-40.
[11]梁大伟.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7(7):175.
[12]王小莉,连莉阳,张育军,等.基于试卷分析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5):123-125.
[13]张跃先.从大学生隐性逃课管窥高校课堂教学质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111-114.
[14]王静涛.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15]马雅菊.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61-64.
[16]张娟,董方虹.国内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21-23.
[17]邓斌菊,苏英,何亚琼,等.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心理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95-97.
[18]杜小丽.高校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19]杨志勇.从学生成绩入手的隐性逃课研究:以某高职英语专业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8,20(2):85-88.
[20]白大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成因的理论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6.
[21]易亮,周守珍.大学生隐性逃课与认知风格的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3):17-19.
[22]禤倩丝,刘冠希,史文静,等.浅谈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对策[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5):114-118.
[23]于晓琳.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心理因素:基于优势分析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9):1386-1391.
[24]尹忠泽,王梦云,张文杰,等.学业自我概念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8):503-512.
[25]占丹玲,蔡瑶瑶.高职新生希望感、自我控制与隐性逃课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03-10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小莉屈煦 罗艳玲王李雯 梁晓雅 李文娜 王用峰 梁俊芳.中医学专业“中医外科学”课程构建及效果评价[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04):119.[doi:10.13424/j.cnki.jsctcm.2023.04.022]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3);陕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jgzx01)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