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念亭.偏瘫患者步行时下肢健患侧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20.
[2]张晶晶,李艳.脑卒中偏瘫步态特点及康复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5):1044-1047.
[3]吴雪娇,朱玉连,丁小琴,等.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938-943.
[4]励志英,李晶.PNF技术调整骨盆控制能力改善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36(7):685-690.
[5]林灵飞,毛利军,陈世宏.早期康复护理配合PN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00-301.
[6]曾进胜,蒲传强.我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演变与更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1-683.
[7]刘鸣,刘峻峰,吴波.脑血管病分类分型进展与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3-167.
[8]王浩伦,朱业安,徐唯祎,等.步态识别特征的提取和重要性排序[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36(7):811-817.
[9]吴希希,钱竞光,康延琳.步态分析技术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3):37-41,81.
[10]张璇,秦少福,李志峰.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刺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2):289-292.
[11]甘勇,杨婷婷,刘建新,等.国内外脑卒中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2):139-144.
[12]戴璟,张雪,何云渝,等.基于CHNS 2015的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4):5183-5186.
[13]毛兵兵.综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96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47-48.
[14]胡菱,赵冬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729-733.
[15]赵军,张通,芦海涛,等.脑卒中偏瘫步态表面肌电图和动态关节角度分析及康复策略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12):948-952.
[16]王林林,陈岚榕,李中元.艾灸百会穴联合康复训练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功能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2):75-78,90.
[17]任毅,高俊丽.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5):3059-3064.
[18]王炳蔚,杨晓宁,张辰雨,等.纹状体神经通路与运动调控[J].生理科学进展,2016,47(4):241-248.
[19]Thomas W.Myers.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M].关玲,周维金,瓮长水,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0]康延琳.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卒中患者肌痉挛性偏瘫步态康复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9.
[21]苏珊·阿德勒,多米尼克·贝克斯,马斯·巴克.实用PNF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147-148.
[22]吴雨涵,王庆杰,邱凤霓.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2):98-99,103.
[23]古泽正道,高桥幸治.Bobath概念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篇[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9.
[24]熊文君.PNF技术治疗脑梗死早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南昌:南昌大学,2021.
[25]吴雪娇,朱玉连,丁小琴,等.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93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