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颖晓,李其忠. 藏象之发生学研究[ J]. 上海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8,22(5):19-23.
[2]李如辉. 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J]. 浙江中医学院学 报,1999,23(2):1-3.
[3]谭春雨. 中医发生学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思考——— 《中医发生学探微》写作心路[J]. 中医药文化,2015,10 (1):4-7.
[4]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M]. 新世纪第 2 版. 北京: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33.
[5]纪立金. 中医脾脏论[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54.
[6]纪立金. 脏气分阴阳刍议[C] /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 药优秀论文选(上). 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4.
[7]刘黎明. 《内经》脾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D]. 沈阳:辽 宁中医学院,2004.
[8]邢玉瑞,田丙坤. 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述评(一)[J]. 陕 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1-2.
[9]秦微,王彩霞. 脾属土的文化渊源及内涵[ J]. 中华中医 药杂志,2016,31(6):2054-2056.
[10]杨威,刘寨华,于峥. “藏象”概念之探析[J]. 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8,31(2):86-87,90. [11]王雷. 由阴阳、五行、六气管窥中医与古天文历法之渊 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075-4077.
[11]王梦潇,张焱. 浅谈中医脾的主时理论[ J]. 吉林中医 药,2018,38(12):1369-1371.
[12]吴闽芬,纪立金. 脾胃关系之探析[ J]. 福建中医药, 2007,38(2):47-48.
[13]唐元瑜,纪立金,王尔宁. 从中医脾的实体解剖学研究 探微脾主运化功能[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 (6):821-823,833.
[14]陈斐然. 发生学应成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重点[N]. 中 国中医药报,2011-08-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