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强 王亮 赵中才 高莉 符丽娜 成歌.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30 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100-102,106.[doi:10.13424/j.cnki.jsctcm.2019.01.030]
点击复制

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30 例()
分享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2096-1340/CN:61-1501/R]

卷:
期数:
2019年01期
页码:
100-102,106
栏目:
针推研究
出版日期:
2019-01-1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2096-1340(2019)01-0100-04
作者:
唐强 王亮 赵中才 高莉 符丽娜 成歌
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关键词:
银质针刺络拔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分类号:
R752.1+2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19.01.03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 观察密集型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2016 年 6 月 ~ 2017 年 12 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60 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4 天治疗 1 次,共治疗 4 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治疗两周。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临床有效率、3 月后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 VAS 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有差异性(P < 0. 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 93. 3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 73. 33%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 < 0. 05);两组患者治疗 3 月 后 复 发 率, 治 疗 组 为 17. 85% , 对 照 组 为 54. 54% , 两 组 复 发 率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有 差 异 性(P < 0. 05)。 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 - 167.
[2]宣蛰人.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 M]. 上海:文$出版社,2003.
[3]严广斌. 视觉模拟评分法[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34.
[4] Philip A, Thakur R. Post herpetic neuralgia. J PalliatMed, 2011, 14(6):765 - 773.
[5]李维维,王策,李淑明,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产生机制[J]. 生物技术世界,2015,9(3):84.
[6]张颖,顾晓虹,朱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脊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 2017,23(21):4256- 4260.
[7]金文哲,任婷婷,李仁淑,等.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69 - 71.
[8]蓝圣资,潘红玲,谭旭明. 夹脊穴穴位埋线加刺血疗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J]. 河北中医, 2017,39(9):1391 - 1394.
[9]贺利锋,董博,欧国峰,等. 小针刀松解配合疏肝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0 例[ 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5):52 - 55.
[10]赵昌兰.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8 例[J]. 光明中医,2017,32(8):1158 - 1160.
[11] Wu CH, Lv ZT, Zhao Y, etal. 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thermal and mechanical sensitivities in a rat model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Mol Pain,2013,(9):18.
[12]董宏然. 软组织外科学基础与临床[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46 - 147.
[13]朱镭,薛国娜,岳江徽. 马拴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J]. 现代中医药,2013,33(6):2 - 3.
[14]吴峻,沈晓柔. 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 33 例对照观察[J]. 中国针灸,2001,21(9):553 - 55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马幸福 朱俊琛 贺业霖.微创针刀松解术联合拔罐治疗菱形肌损伤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5):132.[doi:10.13424/j.cnki.jsctcm.2022.05.02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1-15